书记员考试常识判断——思想政治2

时间:2018-11-15 管理员 热度:8

本在线看打听打软件系统支持免费试用,同时附赠海量题库及电子资料 现在就申请

书记员考试常识判断——思想政治2

(二)理想和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和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理想和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理想和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另一方面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

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指南。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是并没有停留在19世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在与各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过程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学说、一种制度,更是一种实践,需要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三、理想信念的实现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1.立志当高远

(1)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如周恩来在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2)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

(3)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

2.立志做大事

(1)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孙中山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2)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

(3)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作出最大的自我牺牲,使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3.立志须躬行

(1)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

(2)伟大出自平凡。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

(二)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1)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2)任何一种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充满着艰险和坎坷。要实现理想,就必须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1)执著追求的人总会经历顺境与逆境等不同人生境遇,并感受着顺逆中的甘苦、福祸与荣辱。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

(2)事物常常具有两面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

(3)迎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是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的方式;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是将压力变成动力之所为。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 {{getNickname(comment)}} {{comment.created_at}}

    {{comment.comments}}

    {{getNickname(subcomment)}}
    :
    {{subcomment.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