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在线看打听打软件系统支持免费试用,同时附赠海量题库及电子资料 现在就申请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构成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的作用。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相待、共赴国难、共度难关的优良传统。
(3)爱好和平。这不仅表现在中华民族各兄弟民族之间以和为贵、携手共进等方面,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
(4)勤劳勇敢。自古至今,勤劳勇敢贯穿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在中华民族德行的各个方面,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道德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兴家立国之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勇敢是广为推崇褒扬的美德,它要求人们无论是遭遇险风恶浪,还是面对残暴权势,都要有无所畏惧的精神;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要有置个人得失、贫富、生死于度外的勇气。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重要精神动力。
(5)自强不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它具体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体现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
在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中,爱国主义在观念上和实践中,都发挥出了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作
用。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也会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延续而变得更加厚重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2.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既植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古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火热生活为源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优良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道德的积极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使民族精神得到大力弘扬。